豆花是你我回憶中最經典的美食,可以說是台灣人的國民美食!但你知道嗎?豆花除了有古早味豆花、甜湯豆花、黑糖豆花等等甜味豆花以外,其實還有鹹味豆花跟辣味豆花哦,從原料到做法都有不同,就讓我們幫你簡單盤點一下吧~
讓我們先認識豆花吧!
豆花,依地區不同,又可稱為豆腐腦、豆腐花,是由黃豆漿凝固後,口感近似於布丁的果凍狀食品統稱,可分為甜、鹹、辣三種吃法。
甜豆花主要在於台灣、香港和東南亞各地,鹹豆花則為中國北方,辣豆花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。
甜
在臺灣、香港及澳門地區通常加入糖水、黃糖或黑糖水當成甜湯底一起食用,為了口感加入綠豆、紅豆、各種水果或是湯圓;而在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,冬天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或是則加入熱糖水一起食用。
除了從甜湯底來分以外,臺灣亦有其他口味,像是「三色豆花」是將豆花體摻入如雞蛋、巧克力等的豆花,再加上原本白淨的黃豆花,將糖水改成豆漿的「豆漿豆花」。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、滿天星製成的「巧克力豆花」、配以芝麻糊的「黑白」或加入水果汁例如芒果汁的「芒果豆腐花」。
鹹
通常會稱豆花為豆腐腦,做法是將豆花加入「鹵」或佐料,各地略有不同,共同點是每碗分開上籠蒸跟鹹。
以京津為例,「鹵」的典型做法是:鍋內少許底油,入花椒、八角炒香,然後依次加入蔥薑末、木耳、花菜、香菇、豆腐絲翻炒;然後加入醬油和適量的牛肉湯或羊肉湯,煮開後加入鹽和雞精調味後淋入勾芡。最後把打散的雞蛋淋入即成。
在河南,有豆腐腦與胡辣湯混合的吃法,稱為「兩摻兒」。
福建的鹹豆花是加入滷料的鹵湯,撒上蘿蔔乾、蝦米、炸蒜丁、香菜或者芹菜等,加入的滷料包括鹵筍、鹵豬大腸、鹵豬肺、滷蛋、鹵火腿腸、滷肉等等。
辣
在四川重慶地區,對果凍狀的豆花稱為「豆腐腦」,而當地所稱的「豆花」指的是尚未壓製成形的豆腐,相比台灣認識的豆花更為緊實,而比豆腐還要鬆散一點,在食用時還會加一些辛辣調料後跟米飯一起吃,這樣的吃法被稱為「豆花飯」。